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智慧图书馆建设
公共文化云建设情况报告
吉文旅函〔2023〕91号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财务司《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验收工作的通知》(公共函〔2023〕9号)要求,现将吉林省2022年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报告如下:
第一部分: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
一、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
2021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 财政司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公共函〔2021〕16号)文件。下达2022年中央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资金。吉林省2022年智慧图书馆建设项目总资金共计340万,资金分配情况如下:
1、基础数字资源建设40万元
(1)基础数字资源项目1
项目资金:20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建设内容:吉林省百佳红色旅游地数据库建设项目经费20万元,2022年建设第二期,围绕吉林省百佳红色旅游地中四平市、通化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梅河口市共62家红色旅游资源内容进行建设,同时进行数据库平台的优化,更好的传播吉林地区的红色旅游。
项目完成情况:现已完成吉林省百佳红色旅游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共计建设吉林省红色旅游地68家,其中含有资源总量共计约12G。
(2)基础数字资源项目2
项目资金:20万元。
承建单位:梅河口市图书馆
建设内容:建设古籍、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项目,具体包括“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古籍、地方文献宣传微视频”三部分,可通过文献资源数字化、数据库建设和制作微视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先进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前所未有的快捷方式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①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包括古籍、地方文献数字化两个部分。本项目计划筛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籍和重要地方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
②建设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将现有馆藏优秀古籍、地方文献资源进行有效组织、整合、知识挖掘。实现数字化与统一检索,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等平台,建立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
③针对部分古籍和地方文献制作宣传微视频(共10期),以精炼的文字解说和旁白阐述文献资源的主要内容、历史价值和传承意义。有效打破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常规,把数字图书服务体系延伸至移动门户、微信、微博等阅读平台,使读者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传播。
项目完成情况:地方文献数字化15000页,古籍数字化8000页,古籍宣传视频5个,地方文献宣传视频5个,并完成古籍、地方文献数据库(加工平台),1套。
2.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285万元
项目资金:300万元。具体分配如下:
(1)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14万条
项目资金:210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
建设内容:本项目选取地域主题鲜明、内容多元丰富、自有版权的《百年手艺》和《故事吉林》数字资源,作为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项目的主要内容。其中《百年手艺》数字资源,重点拍摄吉林省多年传承下来的手工技艺项目,采访这些手工技艺的传承人,记录现存珍贵手工技艺的内容和特点。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记录下我省现存的手工技艺以及背后的故事,抢救、发掘、展示这些即将失传却富有魅力的手工技艺项目。《故事吉林》数字资源整理了吉林地区多民族交错的历史脉络,以故事传说为线索,寻找历史遗迹,采撷民风民俗,以情景再现、实地踏查和拍摄、专家采访与解读、特效展示与处理等方式,用电视媒体手法讲述民间故事、追寻吉林省人民的文化精神,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影像记录。《百年手艺》和《故事吉林》数字资源包含海量文本类书稿、音频内容、大量拍摄视频数据,通过OCR、视频TAG化技术手段将数字文本、音频、视频数据智能实现细颗粒度标签标引,建设14万条细颗粒度结构化数据库。
项目完成情况:现已完成包含(1)细颗粒度数据智能标注加工服务14万条;(2)细颗粒度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二期;(3)细颗粒度智能抽取软件或平台;(4)音视频细颗粒读者应用平台。项目中充分实现了细颗粒度资源数据的应用和技术创新,是国内公共图书馆领域实现细颗粒度内容应用的首个案例。基于项目建设有着非常好的示范作用,在完成建设任务的同时达到对音视频类数据知识图谱构建的探索与创新,为用户提供非常好的使用体验,真正做到将历史文化内容用起来、动起来、活起来的理念,节省了用户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效率。
(2)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4万条
项目资金:60万元。
承建单位:长春市图书馆
建设内容:本次建设内容重点围绕区域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公开信息数据和研究成果、自有版权公开课讲座资源和公有领域版权的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库等,完成40000条内容细粒度标引,对文本类资源实现篇章级、段落级的标引,实现主题词、关键词级的标引建设。具体资源内容如下:
①区域信息专题成果及公开信息。长春市图书馆在2021年上线了区域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是依托长春市图书馆智慧服务成果和专业数据机构,为区域用户及时了解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两翼、三圈、多带”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空间布局,提供专业便利的信息资源。
②自有版权公开课视频资源。长春市图书馆创办的“城市热读”讲座是我市知名文化品牌,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长春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等。讲座选材集公益性、开放性、灵活性、科学性、多样性、交互性、定期性等特点于一身,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通过图书馆公开课联建项目的标准化精细加工,更利用市民线上观看学习。目前已收录800余期讲座视频和200余集精品公开课资源。
③馆藏数字化文献资源库。长春市图书馆馆藏特色资源包含特色古籍、地方文献、伪满文献、民国文献。读者可以通过地方文献数字化平台进行查询查阅。其中伪满文献不仅包含伪满时期的杂志、书籍,还包含政府公文公告、农林矿产统计等内容,对特殊历史时期的专项研究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项目完成情况:长春市图书馆依据馆藏特色、文献类型、知识体系化效果等因素,共完成细颗粒度建设加工任务4.7万余条数据约156GB,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长春市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史志方志类文献数字化成果,进行数据标引及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建设标引数据2.06万余条;(2)长春市图书馆“城市热读”讲座视频资源及《文化之隅》讲座内容汇编文献进行数字化、OCR识别、数据标引及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建设标引数据1.76万余条;(3)长春市图书馆“长春记忆”项目研究成果文献进行数字化、OCR识别、数据标引及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建设标引数据0.24万条。
(3)知识资源细颗粒度建设和标签标引2万条
项目资金:30万元。
承建单位:安图县图书馆
建设内容:利用语义网、知识图谱、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开展对安图县图书馆基础数字资源的细颗粒度内容标识、关键知识点的标签和标引建设。共20000条,其中古籍1000条,常规图书19000条。
项目完成情况:安图县因疫情原因,资金到位较晚,现项目已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5月30日前完成项目内容的建设。
第二部分: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
吉林省2022年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总资金共计380万,具体分解下达情况如下: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核心功能服务,共175万元,包含吉林省文化馆执行135万元(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直录播30万元、区域和地方群众文化活动40万元、学才艺项目建设资金40万元、赶大集专区建设65万元)、通化市群众艺术馆执行40万元;
建设全民艺术普及资源总库,共45万元,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建设及运营服务推广;
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共160万元,包含省文化馆140万元(7个县级馆大安、通榆、镇赉、靖宇、汪清、和龙、龙井市)
安图县文化馆20万。
吉林省 2022 年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总资金共计 380 万,资金分配如下:
1.全民艺术普及相关直录播
项目资金:30 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建设内容:开展直录播 6 场。
完成情况:目前六场活动已完成5场:剩余1场预计今年6月前完成。
(1)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省文化馆、吉林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吉林市群众艺术馆执行承办的“避暑休闲季,乐享新生活”第24届“松花江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周走进朱雀山歌舞展演活动于2022年8月25日14时00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播放量140292人次。
(2)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省文化馆 梅河口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承办,梅河口市文化馆执行承办的“献礼梅河新区·唱响美好城市”歌手大奖赛原创组决赛于2022年11月2日19时00分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播放量157917人次。
(3) 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省文化馆承办的“吉林省第七届经典诗文朗诵大赛 ”于2023年2月6日19时00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播放量158053人次(因疫情去年活动延迟2023年举办)。
(4)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吉林省文化馆承办的“启航新征程·唱响新时代”吉林省第十四届“长白之声”合唱节决赛于2023年3月30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观看人数38万人。
(5)由长春市文化和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九台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吉林·九台第六届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节暨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春季“村晚”文艺演出活动于2023年5月13日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直播,观看人数36万人。
(6)计划2022年完成的“延边州馆农乐舞大赛”因疫情原因,推迟到2023年6月末举办。
2.区域和地方性群众文化活动
项目资金:40 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完成情况:已完成
“三省一区”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志愿者边疆万里行文化惠民演出2022年白城市草原湿地文化体育旅游节·洮北区查干浩特帐篷节文艺演出,于2022年8月6日在白城市查干浩特镇举行。整场演出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吉林省数字文化馆等全国19家平台联动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85.3万人次,省内各大媒体全面进行了推广报道。
3.学才艺项目建设
项目资金:40 万元。
承建单位:通化市群众艺术馆
已完成全民艺术普及核心功能服务学才艺培训活动2场。完成学才艺16堂课的拍摄及师资信息的整理工作,课程内容包括勺画、松花石砚、滑雪、满族剪纸、满族舞蹈、高句丽舞、采参、满族补绣等16门不同的艺术课程,可为市民群众提供在线培训、课程点播、在线直播、互动交流等服务。以普及、提升群众艺术素养为目的,建立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化志愿者、艺术专业人才等组成的通化市地方师资库,为市民提供更多更加专业的文化艺术课程服务。
4.赶大集专区建设
项目资金:65 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完成情况:100家产品已完成。
(1)产品信息展示已完成390条(含文创100条)。
(2)产品海报已完成390张。
(3)文创店铺开设10家
(4)文创产品展示已完成100种。
(5)文创培训已完成培训3075人次。
5.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建设及运营服务推广
项目资金:45 万元。
承建单位:吉林省文化馆
完成情况:通过资源整合、资源加工、资源拍摄等多渠道多形式,对吉林省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进行完善、丰富,建设或优化艺术普及数字资源不少于23小时。2022年度已按项目要求完成在线课程资源内容分类制作1523.47(分)合计为25.39小时,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建设成果内容均在吉林省数字文化馆平台进行系统呈现推广,满足多场景、多群体日常学习、浏览、转发分享需求。
采集场馆及活动数量1138条。文化资讯栏目更新图文资源内容38条,满足群众了解省内文化最新动态、在线浏览、分享需求。数字资源栏目更新视频资源内容124条,涵盖了馆办活动资源、全国联动直播回放视频资源等,展示了2022年群文工作建设成果,有效留存活动资源。共享精品栏目更新视频资源内容12条,主要呈现的是馆办活动资源,满足群众在线观赏需求。
吉林省数字文化云平台运营推广。文化直播栏目新增资源116条,包含馆办活动直播及全国各省市联动直播,包含直播页面信息的补充、配图海报设计、直播数据监测等服务内容。
6.基层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提质增效
建设资金 160 万元。
承建单位:
(1)吉林省文化馆 140 万元
(2)安图县文化馆 20 万元
已完成大安、通榆、镇赉、靖宇、安图、汪清、和龙、龙井市 8 个县级文化馆活动直录播场 24 场,;在线场馆及活动更新与推送 960 条、全民艺术普及课程线上服务及预订课程96节、基层文创非遗等产品线上展示维护480个、新媒体宣传与服务推广活动8场、培训240人次。建设内容包括“品四季吉林”云上赶大集直播推介活动,以直播+短视频推介等新媒体推广形式,助力基层县优势资源推广和销售,让群众云上“赶大集”。文化馆长说·吉林篇,联合吉林基层县文化馆站,精选具有话题性、独特性、时代性的馆站和负责人,与行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等进行现场或连线对话,共同围绕“强国复兴有我——见证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山乡巨变”主题,就文旅融合、艺术普及、乡村振兴等话题展开探究,展示吉林基层文化馆站在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文化艺术普及等方面做出的重大改变和显著成效,进一步促进群众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品四季吉林”云上赶大集直播推介活动及文化馆长说·吉林篇系列节目,聚力吉林省文化馆及基层县所在市文化馆开展,旨在以品牌化活动思维,聚拢基层县优质资源统一开展推介,重点展现吉林省基层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新面貌新势能,助力吉林省基层全民艺术普及创新实践。
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