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体育局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
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有关情况
吉体字〔2020〕54号
一、提高认识,高点站位,全方位做好政策衔接,将《意见》精神集中体现在我省相关配套政策中
《意见》的出台是在体育改革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的关口,从国家层面为体育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为优化的政策环境、更为有力的政策保障。我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期,充分发挥体育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聚焦把体育产业打造成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支柱性产业,全面做好政策衔接,推动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从省级层面进行系统谋划,为全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指明方向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以及“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等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聚焦寒地经济发展、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先后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19〕45号)、《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吉办发〔2020〕23号)。两个省级层面的文件,既立足当下,又着眼长远,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重大任务举措,强化了政策措施保障,高点站位切实推动国家文件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吉林落地生根,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体育产业实现提质转型、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从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层面,推动体育产业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着眼发展和壮大体育竞赛表演业,我局修订完善了《吉林省体育赛事活动暂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了《吉林省体育局培育精品赛事实施办法》;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开展国家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部署安排,研究制定了《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减轻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压力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研究制定了《全省体育场馆开放补助办法》。
二、加强组织,精心谋划,以切实举措推动《意见》精神落地见效
顺应消费转型提质升级的大趋势,遵循体育产业发展规律,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努力提升供给和需求质量,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供给和需求同频共振。围绕日益形成的社会消费新热点,不断强化冰雪体育和避暑休闲运动市场供给。持续夯实冬夏并举、贯穿全年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以“爽动盛夏”“乐动冰雪”为主题的系列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族民俗特色鲜明的全省性群众体育品牌活动逐步形成,创新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形式,推动“线上+线下”全民健身活动深度融合,打造了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国际冬季龙舟赛、长春国际马拉松等系列马拉松赛事、敦化国际冬泳邀请赛、延边·韦特恩国际自行车旅游节等,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热潮,近两年组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年均3000余次,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36%以上,2019年共约9.2万余人参与马拉松赛事。赛事举办地横贯全省,长春、吉林、延边、通化、白城、梅河口、和龙等地多点开花。其中,吉林市国际马拉松、和龙马拉松被中国田径协会评定为金牌赛事,吉林市马拉松被国际田联评为铜标赛事,精品效应逐渐发挥。此外,我省还多年连续举办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成为我省和长春市对外宣传的最富含金量的名片。
(二)普及与提高协调共进。一是在全省普及冰雪体育和避暑休闲运动,开展冰雪宣讲、运动体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和展示、全民健身志愿者服务、体育教师冰雪技能培训、冰雪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初步形成以体育文化培育为特色的普及推广体系。二是不断提高冰雪体育竞技水平,建设了省速滑馆、长白山高原冰雪训练基地、吉林北大湖滑雪场、吉林市北山四季越野滑雪场等4个设备设施先进的国家级训练基地;突出科学训练,形成了速滑、花滑、滑雪等项目的优秀运动人才梯队,具备冲击北京冬奥会金牌的实力优势。举办了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冬季阳光体育大会分会场活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冰雪项目青少年训练营活动。
(三)项目与平台快速发展。冰雪体育和避暑休闲运动的新项目、新业态、新模式相继涌现,以冰雪体育和避暑休闲运动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基地、体育特色小镇成为经济新风景。长春净月潭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管理有限公司、长春莲花山滑雪教学培训项目等被评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2019年,万科松花湖等5个度假区被评为体育旅游精品景区;长春净月潭徒步观光项目被评选为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被评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梅河口市被评为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此外,培育了长春尚健运动等国内领先的体育运动生活体验基地,普惠式群众体育活动场所、多元化的消费模式日益呈现,体育产业示范带动作用逐渐显现。体育场地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速度加快,逐步形成了冰雪特色鲜明的体育场馆体系,全省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6平方米,两项指标均已超过全国规划标准;全省社区健身器材覆盖率达到97%,行政村健身体育器材覆盖率达到92%。
(四)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优化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体育协会的实体化改革进程,25个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已完成脱钩改革,新发起成立13个省级单项体育协会已获批。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减少行政审批前置条件,简化注册、备案、许可、审批等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和网上注册审批服务。对需要特殊进行审批的项目,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加快项目审批进程。近年来,我省体育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18年末,我省拥有体育产业活动法人单位1686个,体育产业活动个体工商户6664个,市场主体不断繁荣壮大。
(五)稳就业与促消费双向发力。积极探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举措新办法,围绕深入开展吉林旅游体育消费年活动,以稳就业和促消费为重点,将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纳入全省体育消费年方案,开展11大类、50项体育促进消费活动,积极推动体育行业生产和生活秩序恢复。一是创新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出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电子竞技等新业态。举办了“健康端午节、徒步看吉林”吉林省百万人徒步线上比赛和全国青少年近视防控操线上亲子大赛,全面启动“健康吉林·爽动盛夏”2020年吉林省暨长春市全民健身日活动。二是进一步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今年,为我省16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申请国家补助资金1138万元,利用省级体育彩票公益金1440万元、按每个场馆12万元标准对全省120个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实行普惠式补助,有力的保证了群众健身有场所,特别是缓解了市县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开放压力。三是推出体育消费券,拉动体育消费。省、市(州)按1:2比例提供配套支持资金,面向全省发放3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回补体育消费。四是促进合作,争取优质赛事和活动。北京冬奥组委授权我省举办“北京冬奥会倒计时500天”大型活动,国家体育总局将第七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活动启动仪式交由我省承办,并继续与我省推进共同申办首届国际体育科技创新博览会。四是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以长春市、吉林市入选国家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研究制定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