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77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政数字 〔2022〕1号
省工商联: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省政务服务能力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运用数字化思维和信息化手段,一体化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各项工作发展态势良好,涌现了许多工作亮点,取得了许多改革突破,多项工作在全国排名呈现“跨越式”提升。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富有前瞻性、建设性和针对性,对进一步提升我省政务服务能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对此,我们会同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下一步改进完善的工作举措。
一、提升政务服务能力的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是遵循“全省统筹、省建市用”模式,建设“吉林祥云”云网一体基础设施体系。“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两地三中心”的基础架构已经形成,电子政务外网纵向骨干网和省级横向接入网传输能力从百兆级提升到万兆级,并实现了双链路负载均衡。同步开展政务云平台整合工程和省直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推进1+6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打造真正意义的“政务云”,夯实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数据底座”。二是推动全省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库,实现了同一行政职权政务服务事项在省市县乡村的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等16个要素基本一致,政务服务事项承诺办理时限比照法定时限平均压缩50%。三是加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系统建设和应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累计向国家上报入库电子证照601种、4025.96万条,同步在“吉事办”我的证照中实现电子亮证和电子验证。电子证照种类排名从2019年初全国倒数第1跃升至全国第3。律师执业证、律师工作证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亮证,做到了省域内真假律师完全辨识。四是大力推进数据归集共享。推动建立我省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组织全省各级政务部门编制政务数据目录110,294个。依托统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接入全省4474个部门(单位)、比上年增加2396家;归集库表、接口数据148.7亿条,较上年增加104.7亿条;实现数据共享交换1458.6亿条次。电子营业证照、身份证2种证照信息已在“吉事办”网上办事大厅和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实现免提交。五是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在“吉事办”网上办事大厅设立“一网通办”专区(现更名为吉林省热点事项全程网办专区),34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上线8个“区域通办”“跨省通办”专区,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六是打造“吉事办”移动应用品牌,“吉事办”移动端已接入服务应用264项,其中非查询类154项,占比58%,掌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依托“吉事办”积极推进新冠疫苗预约及接种系统建设,依法如实记录新冠疫苗接种信息,提高新冠疫苗接种效率。七是组织推动全省政务大厅全面部署和应用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推动网上政务大厅和实体政务大厅协同、线上和线下集成融合。我省是全国唯一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使用一套系统、一个平台进行全流程在线审批的省份。八是广泛推广应用“吉祥码”。将“吉祥码”作为“数字吉林”建设重要基础设施,在全省累计设置各类扫码站点超120余万个。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有2540余万人申领“吉祥码”,共扫码12亿人次。增加新冠疫苗接种进度展示功能,对已经接种完成新冠疫苗的吉林省居民,“吉祥码”会在绿码周边加上金色边框。组织研发应用“吉祥码”全员核酸检测快速登记系统,有效解决核酸检测中手工登记信息不准确、耗时长等问题。开发建设“吉祥码”“一退两抗”药品登记管理系统,满足全省16000余个药品登记点的业务量需求,及时准确地掌握省内“一退两抗”药品销售数据。九是持续深化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我省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综合运行指标持续保持全国第1位。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线上审批,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6185名政务人员依托工程审批系统在线审批项目7455个。施工许可等审批事项20个电子证照全面上线应用,已核发电子证照14668份。升级优化社会投资低风险类项目审批流程2.0,全流程审批环节压减到2个、时限压减至13个工作日。十是进一步提升政府网站集约化服务能力,强化“网上政府”总门户作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省政府门户网站日均访问量突破163.5万人(次)。十一是正在全省推广应用自主研发的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系统,推出移动端“我要执法”APP,开展行政检查执法监督和评价试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规范行政检查行为。十二是依托统建的一体化信用综合服务平台和全省数据共享交换体系,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进信用综合评价、联合奖惩管理、信用监督预警和信用修复等工作,激活公共信用信息资源,推动各地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整体实现大幅跃升并保持在全国前列。根据国家2021年12月信用监测数据,长春市在36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中,排名从2019年初的全国倒数第1跃升至全国第12;延边州在40个地州盟中,排名从2019年初的全国倒数第2跃居全国第1;7个地级市在261个地级市中,综合排名从2019年初全国倒数第1跃升至全国第4并全部保持在前100位;20个参评县级市在383个县级市中,综合排名从2019年初全国倒数第1跃居全国第1。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策落实力度。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指导意见》(国发〔2022〕5号)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实施方案。二是完善政策直达系统功能。通过优化政策标签体系和人群身份属性标签的精准匹配,将政策原文和核心条款精准推送到适用群体,进一步提升政策直达精准度。三是持续升级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完善线上评价、信息反馈等功能,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差评”整改、反馈、监督体系和机制。
(二)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是组织开展2015-2021年“放管服”改革“回头看”。及时掌握全省改革推进情况,切实解决改革过程中不协调、不配套、不衔接、不积极、不落实等问题。二是强化政务数据归集共享,完善政务数据目录管理和更新机制,提高共享数据应用能力。三是巩固和完善各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建设,实现同一行政职权政务服务事项在省市县乡村的名称、类型、依据、编码等要素基本一致,做到“权责清单之外无审批、政务事项库之外无政务”。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开展商会系列调研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营商环境问题,提升企业满意度。二是开展企业评议部门工作,通过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测评,了解企业的真实愿望,找准营商环境建设的痛点和堵点,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三是集中力量解决营商环境普遍性问题,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及时研究制定系统性改革举措,组织对举措落地情况开展督查检查和通报约谈。
(四)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政务服务质量。一是开展“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三期建设,强化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发挥实体政务大厅“一网通办”自助服务作用,引导更多事项网上提交。三是深化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在省市县乡村全面应用并实现审批数据有效汇集,推进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延伸应用。四是打造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加快推进“吉事办”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对接。五是完善“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数据中台功能。在数据共享平台与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时汇聚政务服务过程中生成的数据,建立具有我省特色的政务服务事项材料库。
(五)加快政务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开展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提升行动。对照国家监测指标,推进各地城市信用监测指数稳步提升。二是实施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落实国家发改委工作要求,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失信行为专项治理行动。三是做好《吉林省社会信用条例》宣传解读工作。广泛开展《条例》宣传解读、专题培训,组织《条例》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进行业商协会等活动,为“诚信吉林”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
2022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