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 履职依据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吉林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松花江、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梅河口市、公主岭市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按照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环生态〔2018〕3号)要求,现将《吉林省松花江、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特此通知。

  附件:吉林省松花江、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水利厅

  2019年8月23日

  附件

  吉林省松花江、辽河流域

  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

  按照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关于印发〈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的通知》(环生态〔2018〕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保护方案。

  一、基本情况

  吉林省是河源省份,处于东北地区主要江河的上、中游地带。境内的松花江水系发源于东北地区第一高峰长白山白云峰下的天池,呈东南至西北方向斜贯全省,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平凤乡与嫩江汇流后折向东北,为吉林、黑龙江两省界水,至拉林河口进入黑龙江省。吉林省境内干流全长约960公里,流域面积1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1.8%,是吉林省境内最大的河流和水系。其中支流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拉林河和牡丹江。

  辽河是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吉林省处于辽河流域的中上游,包括西辽河尾部新开河、支流东辽河的大部分、招苏台河的一部分,以及清河支流叶赫河的一小部分。在吉林省境内,辽河水系流域面积为1574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8.2%,约占辽河流域总面积的7%。其中,东辽河是辽河水系在吉林省境内最大的一级支流,吉林省境内流域面积10136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90%,河长322.40公里,占总河长的81%。

  我省境内松花江和辽河流域(以下简称“一江一河”)面积广阔,是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维系着众多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水生经济物种的生存与繁衍。保护“一江一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是保障我省水域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构筑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条件

  近年来,我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省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表现为:一是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吉林省渔业管理条例》《吉林省渔业发展规划》《吉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公布了吉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植物名录,制定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二是已建成各类水生生物保护区35处,其中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8处,其中松花江流域18处、辽河流域1处,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6处,其中松花江流域4处、辽河流域1处,有效地对我省重点、特有、珍稀、濒危的水生生物物种资源开展了保护;三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严格实施,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制度、珍稀物种增殖放流制度日益完善,逐步健全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

  (二)存在问题

  由于水体污染、过度捕捞、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原因,致使“一江一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珍稀水生野生动植物濒危程度加剧,水产种质资源退化严重,尤其是辽河部分水域出现生态荒漠化趋势,已成为影响我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水环境污染突出。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药化肥施用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流域内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是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严重。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栖息地丧失是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阻隔了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河道清淤挖沙破坏了水生生物原有的栖息地和产卵场,河岸硬化和湿地围垦改变了水生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三是资源过度开发利用。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经济鱼类趋于低龄化、小型化,重点水生生物种群和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水资源粗放利用致使河流断流、水面萎缩等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三)机遇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了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作为第三大发展理念,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设计图、路线图和施工图,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突出发挥吉林生态资源优势,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加快建设美丽吉林。近年来,吉林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多次大规模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大大提高了全社会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以水陆统筹、部门协同、区域联动为手段,优化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保护措施,加强科技支撑,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自然性,改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基本原则

  树立红线思维,留足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根据水生生物保护和水域生态修复的实际需要,在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加强部门联动,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实施最严格的管理保护。

  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把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河湖、湿地等典型水生生物栖息地和物种的全面保护。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建立健全流域绿色发展机制,实现流域社会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调发展。

  建立系统保护,区域联动机制。加强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各政府、各部门之间联动。全面谋划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与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调度水资源,合理规划水利水电工程,强化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开展系统性保护,构建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现江湖连通、水陆统筹、生态良好,提高保护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立足实际现状,因地制宜保护。根据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重要性和受威胁程度,确定保护重点。江河源区重点保护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上游重点保护珍稀特有物种,中下游地区以濒危物种和重要经济种类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立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际需求,制定优先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流域保护工作,切实解决流域保护工作的突出问题。

  四、工作目标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体系、就地保护体系、水域滩涂规划体系和渔政执法体系,努力使“一江一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基本遏制。具体指标包括:

  ——开展“一江一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建设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对重点保护水生生物实行有效监控;

  ——“一江一河”流域水生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种群衰退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重要干支流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到2030年,形成完善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管理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

  五、主要任务

  (一)开展调查观测。在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全面调查鱼类、底栖动物、水生植物、浮游生物等物种的组成、分布和种群数量,对水生生物受威胁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急需保护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重要区域。建立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机制,掌握重要水生生物动态变化情况。

  (二)强化就地保护。优化保护区网络,完善保护区空间布局。加强流域源头生境保护,加大细鳞鱼、黑龙江茴鱼、花羔红点鲑等珍稀濒危特有物种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等关键栖息地保护力度。根据保护需要,在政策允许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对重要水生生物栖息地划定种质资源保护区,将各类水生生物重要分布区纳入保护范畴。加强保护区能力建设,改善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强化保护区管理,切实有效发挥保护区功能。定期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点位进行实地核查。

  (三)开展生态修复。加强对污染水域的修复治理。开展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和重要栖息地恢复工程。加强过鱼设施建设,恢复洄游性物种洄游通道。积极推动“河湖连通”工程建设,向“一江一河”流域重要湖泡、湿地供水,涵养水源空间,回补地下水,恢复和改善区域水域生态环境。科学实施增殖放流计划,强化和规范增殖放流,加强增殖放流效果跟踪评估,严控无序放流,确保放流效果和质量。

  (四)规范水域开发。坚守渔业发展红线,严格执行禁渔区、禁渔期等制度,逐步降低捕捞强度,积极引导渔民减产转业。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挖砂采石、航道疏浚、城乡建设、岸线利用等水域开发利用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强化对水域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推进健康养殖。加快推进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工作,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加强水产养殖科学技术研究与创新,积极推广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进养殖尾水治理等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加强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推广,大力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养殖,实现以鱼控草、以鱼抑藻、以鱼净水等水域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六、具体工作

  (一)松花江流域

  松花江流域在吉林省境内自东向西跨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通化、白山、吉林、长春、四平、白城8个市州的31个县(市、区),共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各级河流1059条,其中流域面积20-200平方公里的934条,200-1000平方公里的89条,1000-5000平方公里的26条,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10条。

  1.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目前,我省松花江流域已知鱼类68种,隶属于52属,14科。主要的经济鱼类有鲢、鳙、鲤、鲫、草鱼、鲴、鲌、鳊、鳈、鳡等,珍稀冷水性鱼类有细鳞鱼、哲罗鱼、黑龙江茴鱼、花羔红点鲑、杂色杜父鱼等。底栖动物有30科67属90种,其中寡毛类11种,蛭类6种,摇蚊类8种,甲壳类6种,蚌类8种,蜉足类12种,翅目类6属,蜉蝣目14种,毛翅目8属,其他水生昆虫39种。浮游植物129种,隶属6门50属。浮游动物89种。水生维管束植物80种,其中包括吉林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植物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松花江流域现建有各类保护区22处,总面积2707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8处,面积为2662平方公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处,面积为45平方公里。

  2.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我省松花江流域建成的各类水库、各类水电站一定程度上阻隔了多种珍稀冷水性鱼类的洄游通道。加之河道疏浚、水下挖沙采石等涉水活动破坏了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等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同时,不合理的农业开发导致了松花江流域湿地面积不断退化和萎缩,流域周边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农业生产用化肥、农药污染加剧了水域生态环境的威胁程度。

  3.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

  我省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为:源头区保护河流、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各支流保护森林冷水湿地和珍稀冷水性水生生物栖息地、产卵场、索饵场;干流上游保护湿地和喜流水性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干流中下游保护土著鱼类自然栖息地和产卵场。

  4.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1)开展松花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网络建设

  近期(至2020年):逐步开展松花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本底值调查,全面评估松花江水生生物受威胁状况。(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中期(至2030年):建立松花江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机制,及时掌握流域内水生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2)加强松花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近期(至2020年):积极鼓励引导有关县市在嫩江干流镇赉段、大安段,松花江干流抚松段、安图段、桦甸段及下游松原段等水域申报设立松花江特有、珍稀、濒危鱼类保护区或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锦江特有鱼类、头道江特有鱼类、大黄泥河唇?、白江河特有鱼类等现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切实有效发挥保护区功能。(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中期(至2030年):优先在辉发河松花江交汇处、嫩江松花江交汇处、拉林河松花江交汇处等此类三江口或三岔河口水域建立鲤、鲂、乌苏里拟鲿、东北七鳃鳗等重要鱼类产卵场生境保护基地或者人工繁育基地;加大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上游支流中已建成鱼类保护区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提升保护区保护水平。(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3)开展松花江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

  近期(至2020年):加大流域内水污染治理,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环境监管,确保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生态环境厅牵头,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参与)

  中期(至2030年):重建、修复松花江主要支流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辉发河、饮马河、伊通河、拉林河及河口水域鱼类产卵场、孵化场、育肥场,对新建阻止鱼类洄游的拦河建筑物考虑建设鱼类洄游通道,建立松花江干流与重要支流水生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基地。(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参与)

  (二)辽河流域

  吉林省处于辽河流域的中上游,包括西辽河尾部新开河、支流东辽河的大部分、招苏台河的一部分,以及清河支流叶赫河的一小部分。新开河在吉林省境内流域面积为2436平方公里,约占该河流域面积的13%,东辽河在吉林省境内流域面积为10136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0%,招苏台河是辽河一级支流,在吉林省流域面积1839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0%。

  1.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现状

  目前,我省辽河流域已知鱼类26种,隶属于5科。主要的经济鱼类有鲢、鳙、鲤、鲫、草鱼、鲇、鳜等。底栖动物有17种,其中环节动物门3种、软体动物门5种、节肢动物门9种。浮游植物102种,分属6门37属。浮游动物5类61种。辽河流域现建有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面积为131.2平方公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面积为3.85平方公里。

  2.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受生境丧失和人类干扰的影响,辽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水生生物资源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日益降低,自然河段荒漠化程度加剧。

  3.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

  我省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为:二龙山水库和杨木水库周边湿地生态系统及黄颡鱼、马口鱼等土著鱼类栖息地;我省境内东辽河水生生物栖息地,确保东辽河干流河道畅通。

  4.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

  (1)开展辽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观测网络建设

  近期(至2020年):开展辽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本底值调查,全面评估辽河水生生物受威胁状况。(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中期(至2030年):建立辽河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机制,及时掌握辽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2)加强辽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在杨木水库、二龙山水库及东辽河干流适当开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加强二龙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切实有效发挥保护区功能。(农业农村厅牵头,生态环境厅参与)

  (3)开展辽河水生生物栖息地修复

  以重建、修复东辽河、新开河、招苏台河等鱼类赖以生存的水域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大流域内水污染治理,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农业科技,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强化环境监管,确保入河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节管理,采取生态补水等措施,保障生态基流。改善自然鱼类产卵条件,恢复东辽河鱼类资源。(生态环境厅牵头,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参与)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管理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密切配合,认真组织落实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水污染防控和河长制等工作。同时要深刻认识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落实保护目标和任务,强化考核评估。统筹流域和行政区边界,加强协调和联动。

  (二)加强执法检查

  流域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捕捞、养殖、废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排放、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挖沙采石、航道疏浚等涉水行为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构建和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执法机构和人员建设,加强执法装配建设,增强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水平。

  (三)强化科技支撑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大力开展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研究,加快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人工驯养和繁育技术攻关,开展生态技术修复集成示范。整合现有资源,加强科技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等能力建设。完善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标准与技术规范,建立水生生物资源大数据平台,提升物种资源保护、保存和恢复能力。

  (四)推动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提升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积极开展“一江一河”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宣传,鼓励各类媒体加大公益广告投放力度。进一步做好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激励机制,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曝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