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000013544437E/2024-01606
分  类: 委员提案;建议提案
发文机关: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5月11日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W14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民族提字〔2024〕1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4日
索  引 号: 11220000013544437E/2024-01606 分  类: 委员提案;建议提案
发文机关: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成文日期: 2024年05月11日
标      题: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W14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民族提字〔2024〕1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6月14日

 

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W142委员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王化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心和关注,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支持白城市民族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W142号)收悉,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建立分管领导负责、专门处室统筹、具体人员承办的“三级负责制”,细化具体任务,采取定责任人、定承办要求、定办结时间的“三定”措施,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办理工作。制定专题调研方案,由分管领导带队开展调研。积极沟通、协调省发改委、省文旅厅、省畜牧局、省农业农村厅等协办部门,针对对策建议进行了对口回复。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是个多民族散居地区,有8个民族乡,8个省级民族村寨。近两年,省民委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1547万元,支持德顺乡洮河村排水沟建设、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玉米制种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通榆县向海乡复兴村肉牛养殖园区二期建设扩建(育肥牛养殖园区)等20个项目建设;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补助资金283万元,支持洮北区瑞光街道新村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镇赉县蒙古族中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体验馆试点建设、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等20余个活动的开展与项目建设;投入480万元,支持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立业村、胡力吐蒙古族乡育林村、莫莫格蒙古族乡乌兰昭村、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乌兰塔拉村4个村实施民族村寨提升工程。

接下来,我委将继续以民族乡、民族村寨为抓手,加强对白城市地区民族工作的指导与支持,突出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各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强化政策指导,加大资金支持

省农业农村厅按照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管理政策要求,指导白城市严格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落实资金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县级要求,强化县级管理责任。各县市围绕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解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优化资金使用方式,创新项目实施管理,不断提升资金效益。2021年以来,各县市累计实施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巩固脱贫成果项目570余个。脱贫人口收入实现稳定增长,2023年各县市脱贫人口收入均达到15000元以上,增幅达到15%以上,未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职能,不断加大对白城地区的衔接资金支持力度,持续支持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动力。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衔接资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22.6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1.4%,其中2024年已安排58452万元,占全省19.88%,资金支持总量持续排在全省各市州首位。

下一步,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对白城地区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强化业务指导,督促各县市围绕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持续优化衔接资金使用,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成效。

二、突出等级评定,多元点位开花

省文旅厅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积极发展农耕文明厚重、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生态资源良好的美丽休闲乡村。2023年配合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省级美丽乡村17个,向农业农村部成功推荐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乌兰图嘎村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8个;开展非遗工坊建设、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和传习所申报、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和丙级旅游民宿评定等工作。目前,已将白城市大安老窖酒传统酿造技艺生产性保护基地列入省级非遗工坊,已将白城市美术馆姜氏布贴画、通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乌力格尔、闯关东年画、镇赉县柳编等传习所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已将52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为A级,其中洮北区兀良哈民宿旅游合作社为4A级、向海乡向海屯绿色农家院为丙级旅游民宿;“十四五”以来,省发改委通过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争取并下达中央预算内资金1200万元,支持大安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展示设施建设。协助白城地区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已累计发行债券资金8.75亿元,支持长白山抗战遗址保护利用工程等9个项目建设。

下一步,省文旅厅将持续挖掘乡村、民俗、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展好吉林省民族非遗传承人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训,指导各地开展好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丙级民宿评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新评4A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兑现一次性奖补;加强对各地文旅项目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协调白城市文旅部门推动铁路文化旅游区、胡力吐深溪里生态旅游度假区、吴俊升商业大楼展陈提升工程、镇赉县如家酒店等文旅项目建设。

三、增加科技赋能,统筹企业带动

省畜牧业管理局自“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新增百万头肉牛饲养量和屠宰量倍增“双突破”目标,坚持从三产切入,做大做强市场营销环节,激活二产屠宰加工业扩量提质,带动一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构建肉牛产业生态网链,努力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乡村 振兴和富民强省的支柱产业、幸福产业、希望产业,我省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省政府密集出台了“牛十条”等政策性文件,累计投入政策资金14.6亿元。为提振养殖主体发展信心,实施免费冻精政策,供养牛户自由选择、免费使用,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茎穗兼收政策,支持存栏千头以上肉牛大村建设“菌酶协同”秸秆发酵饲料示范点。为调动肉牛屠宰企业2生产积极性,对年度新增屠宰量1千头以上的企业,分四档给予200元、300元、400元、500元奖励。有效组织银企对接,省农信社、省建行等 9 家金融机构联合发出《吉林省金融机构支持肉牛产业发展一致行动声明》,承诺保持原有政策,不降保额、不提利率,不断贷、不抽贷。目前,全省政策性保险在保牛只 164 万头,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余额 75 亿元。组建了吉林省科技强牧联盟,成立了肉牛产业专家技术委员会,集成推广肉牛养殖10大主推技术、10种典型模式和10项技术标准。组建了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全省建成国家级种公牛站5个、核心育种场4个。3家企业(全国7家)入选“国家 种业阵型企业”,位居全国第一位。建立项目企业包保服务机制,省级抽调24人组成9个服务督导组,市县抽调125人组 成22个服务包保组,深入39个县(市)、32个乡镇,边调研督导、边解决问题、边传导压力。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布局建设种源繁育体系、育肥养殖和饲草供应体系、屠宰和精深加工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科技研发和品牌推广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差序发展、协同有效的肉牛产业链空间格局。“十四五”以来,省发改委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白城地区发展种养殖业。其中,支持洮南市6000万元用于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支持大安市专项债资金2000万元用于肉牛产业发展。

 

 

 

                      吉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

                         2024年5月11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df下载  word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