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省教育厅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字号: 默认 超大
返回顶部
索  引 号: 11220000013544410N/2020-02458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省教育厅
成文日期: 2020年04月10日
标      题: 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吉教工委综合〔2020〕4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01日
索  引 号: 11220000013544410N/2020-02458 分      类: 综合政务(其他);通知
发文机关: 吉林省教育厅 成文日期: 2020年04月10日
标      题: 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发文字号: 吉教工委综合〔2020〕4号 发布日期: 2020年06月01日

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先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吉教工委综合〔2020〕4号

各市(州)党委教育工委,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教育工委,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党委教育工委,各高等学校党委:

  按照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我省承担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组织思政课教师赴国外调研、加强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等4项先行试点任务。按照试点工作任务、目标、时限等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政策举措落实落地,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统领,以长春吉林两个试点市为抓手,以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为重点,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壁垒,夯实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基础,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引导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守好一段渠、跑好接力赛,统筹推进吉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帮助青少年学生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渐次扣好其他扣子,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成立吉林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由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兼任,副主任由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政府分管副省长兼任,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党委、市(州)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同志参加,加强对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分类指导,推进中央有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政策措施落实落地。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 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办公室设5个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任务的推动落实。一是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攻关小组,负责推动实现上下游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二是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推进小组,负责推动各地各学校按要求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三是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理论培训和实践研修。四是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协同小组,负责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及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五是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保障小组,负责推进中央及有关部委有关政策措施在我省落实落地。

  三、工作任务

  (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衔接贯通

  1.责任单位。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攻关小组牵头负责,由6所高校分别牵头若干所中小学校共同开展。

  2.任务目标。一是实现上下游相邻学段课程内容的相互衔接。二是推进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思政课。三是为实现各学段课程目标提供保证。

  3.措施办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围绕大中小学共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6个方面内容,一是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4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贯通性研究,分别形成上述6方面内容在4个学段的教学大纲(课标),推进不同学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二是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邻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研究,分别形成上述6方面内容在4个学段的教学指南,推进上下游学段之间思政课教学的承续衔接。三是开展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教学方法的实操性研究,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启蒙性、体验性、常识性、理论性及探究性学习的教法和学法,推进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四是围绕“青马工程”、“三早”育苗工程、“明德知礼”工程,深化“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打造“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大中小学版本系列课程,推进全省大中小学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

  4.完成时限。一是2020年9月前形成6个方面内容在4个学段的教学大纲(课标)、专题教学指南、教法和学法初稿。二是2020年下半年经试点市试点学校教学实践后修改完善,编辑出版《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指南(试行)》。三是2021年在全省进行实验性推广。四是2020年11月底前形成“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大中小学版本系列课程,2021年在全省进行实验性推广。

  (二)加快壮大大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

  1.责任单位。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推进小组牵头负责,由高校思政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部、教师工作处,各高校党委、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分工负责。

  2.任务目标。一是巩固省属高校思政课教师配备成果,保证全省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师生比不低于1:350。二是小学低、中年级配备一定数量专职思政课教师,高年级以专职为主;初中、高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三是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编制核定长效保障机制。

  3.措施办法。一是推进各地按有关要求、高校按规定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编制。二是省属高校及时做好专职思政课教师动态补充,两所部属高校按规定比例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三是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各级教育督导范围,对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四是加强市县两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队伍建设,做到专人专职、配齐配强。五是采取推进各地加大招聘使用力度、从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教师中转岗使用、将现有非专业教师培训成专职教师、遴选优秀思教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展助教支教、增加师范院校思教专业本科生招生计划、鼓励重点马院招收思教专业本科生等办法,加快补充配备中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六是实行大中小学思政课特聘教师制度,聘请本地区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同志以及各行业先进模范、英雄人物等到大中小学讲课或作报告。

  4.完成时限。一是2020年部属高校及部分省属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比例基本达到中央要求。二是2020年底前各地各高校将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编制配备到位,各地各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配备到位。三是2022年底前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按要求配备到位。

  (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

  1.责任单位。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指导小组牵头负责,高校思政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部、人事处、教师工作处、财务处,有关高校党委、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分工负责。

  2.任务目标。一是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若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三是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国内研修、国外调研工作机制。

  3.措施办法。一是健全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依托国培、省培和地方培训项目,省级重点办好培训者培训,市县侧重做好新教材培训,培养讲政治、有情怀的合格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省级培训项目。二是设立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在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毓文中学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开发教师培训课程,开展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实践研修,组织部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高校进修访学。三是建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组织50所学校开展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建设,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大学等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互相学理论、学教法,互为导师、共同成长。四是一体化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比赛,推进各类课程一等奖第一名享受劳模待遇。同步评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影响力人物,做好先进典型宣传推介。五是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国内外研修调研,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每年不少于2次要求,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制度。协助教育部做好延边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建设,按要求做好思政课教师赴国外调研路线、内容、出境手续和程序等各项准备工作。

  4.完成时限。一是2020年初步建立思政课教师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到2022年全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轮训一遍。二是2020年建成7个一体化建设教师研修基地,启动50个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建设工作。三是2020年年底前,评选学校思政课年度影响力人物,完成高校思政课教师“精彩教案、精彩一课”比赛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比赛。四是根据国际疫情防控形势,适时组织省内思政课教师赴国外调研,完善调研路线,掌握审批流程,接待省外思政课教师赴国外调研,形成较成熟的国外调研机制。

  (四)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科研工作

  1.责任单位。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协同小组牵头负责,高校思政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部、科研产业处、省教育学院、省教育科学院、各高校党委、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分工负责。

  2.任务目标。一是探索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科研机制。二是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三是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

  3.措施办法。一是结对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每所公办高校至少与1所中小学校结成教研科研共建对子,相互邀请参加教学攻关、说课评课、教学展示、学术论坛、科研立项等活动。二是普遍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推进大中小学全面落实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统一教学内容,共享案例、教案、课件等。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备课机制,实行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教研科研共建对子每月一次集体备课,每学期一次学术交流。组织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共建高校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三是搭建网络教研活动平台。发挥吉林省网络思政中心作用,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网络平台,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教学比赛等网络直播,优质课程、网络课程全省共享。四是设立一体化科研项目。在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科研规划项目、省教科院规划项目中,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课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科研平台。

  4.完成时限。一是2020年开展公办高校与中小学校教研科研结对共建活动,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网络平台建设。二是2020年底前全省大中小学普遍建立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开展一体化备课、“手拉手”备课活动。三是2021年初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初步成果。

  (五)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机制

  1.责任单位。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保障小组牵头负责,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人事处、财务处、高校思政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部,各高校党委、各地党委教育工委分工负责。

  2.任务目标。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中央及有关部委政策措施在我省落实落地。

  3.措施办法。一是建立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兼任本地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主任、党委教育工委书记、常委宣传部长、政府分管领导兼任副主任制度,解决中小学思政课薄弱问题和大中小学思政课管理条块分割问题,形成一体化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将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纳入各级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健全中小学思政课和教师队伍建设督导评估机制,推进解决思政课开全开足问题、教学质量问题、队伍建设等问题。建立高校教学督导重点关注思政课教学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推门听课”。三是推进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政策,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政策。推进市(州)完善职称评聘标准和办法,实行单列评审,中、高级职称评审比例不低于教师平均水平,解决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岗位吸引力不足问题。四是各地各学校要建立把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制度,重点支持教师学术交流、专业发展、宣传表彰、实践研修等。建立大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走进思政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各种问题。

  4.完成时限。2020年底初步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项保障机制,2021年形成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

  四、工作措施

  1.落实属地责任。全省各市(州)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教育工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基础教育属地管理原则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要求,切实履行办好中小学思政课政治责任、主体责任。

  2.成立工作专班。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成立工作专班,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主要领导负总责,相关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明确并落实综合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指导部,以及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人事处、财务处、基础教育处、职业与成人教育处、教师工作处、教育督导室、科研产业处和吉林省教育学院、省教育科学院、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办公室等单位职责。

  3.明确工作步骤。2020年初,向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建议,研究确定实施方案。2020年中小学开学后,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试点市有关领导会议,安排部署先行试点任务。2020年底,总结先行试点阶段性工作经验,2021年在其他市(州)推广。

  

附件:吉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名单

中共吉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2020年4月10日 

附件:

  吉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名单

  主  任:高广滨 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副主任:王晓萍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石玉刚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安立佳 省政府副省长

  成  董维仁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韩克忠 省委编办主任

          李晓杰 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总督学、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副组长

          牟大鹏 团省委书记

          谢忠岩 省财政厅厅长

             省人社厅厅长

          李忠军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杨晓慧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李岩峰 北华大学党委书记

          许才山 吉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李彧威 长春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通化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王喜库 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各市(州)党委、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党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吉林省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成员。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李晓杰兼任。

  办公室设5个工作小组,负责具体任务的推动落实,即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攻关小组、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推进小组、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指导小组、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协同小组、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保障小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