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25W373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科发规划〔2025〕58号
韩喜平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跨部门政策协同机制,提升政策统筹与资源整合效率”的建议
(一)主要措施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及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有关精神,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组建工作专班,牵头起草了《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点考虑是着力打破政策壁垒,形成发展合力,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发展工作机制,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跨越,建立多部门联动协同发展机制。
(二)主要成效
省政府发布了《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 动方案(2025-2027年)》,省委科技办(省科技厅)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印发了《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制定任 务分工清单,工程化推进各项工作任务,定期调度各厅局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了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工作的协同性 和一致性。
(三)下步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充分发挥牵头单位作用,加强与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努力推动我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回报科技的良性循环。
二 、关于“完善产学研融合创新机制,培养产业亟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建议
( 一)主要举措
深入探索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科技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方面,与省直部门加强沟通联动,主动对接我省汽车制造、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电力生产、纺织、装备制造、人参、冰雪旅游等重点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需求变化,制定并定期更新急需紧缺本科专业引导性设置目录,鼓励高校结合自身优势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服务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潜在的人才需求。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方面,支持有条件的本科高校联合行业企业深入探索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定制班等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产教融合课程教学的设计、实习实践项目的开放,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高效对接。在校企科研合作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推动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造校企联合研发平台,支持校企协同开展科技攻关项目。
(二)主要成效
一是累计调整优化普通本科专业232个,其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机器人工程、 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新增专业紧密契合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未来产业的潜在人才需求,2024年,启动实施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群)、专业(群)建设,支持省内高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基础研究领域、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学科专业集群。二是指导相关高校面向我省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省级以上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42个。推广吉林大学“红旗学院”建设经验,启动实施吉林省高校服务“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缺人才培养定制班建设,分两批立项建设省级培育项目45个;加强卓越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立项建设79个工程科技类专业。三是推动校企合作建设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291个;增设“聚力攻关”“揭榜挂帅”等产学研专项;支持高校在企事业单位设立研究生工作站240个。
(二)下步打算
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行 动方案(2025-2027年)》和《吉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特色高水平学科(群)、专业 (群)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强一流学科专业建设、急需紧缺学科 专业布局,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建好示范性特色 学院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三、关于“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机制,推进成果转化与市 场对接”的建议
(一)主要举措
一是加强科技、教育、人社、工信等部门的政策联动,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协同发展中形成合力,加快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联合省委组织部等10部门出台《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转化模式改革、管理改革、市场化转化机制改革4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着力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不好转问题。三是构建全省科技创新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出台聚力攻坚专项管理办法,首批智慧农机聚力攻坚专项已启动实施。
(二)主要成效
一是联合印发了《吉林省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三年 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了4项重点工程17个具体 行动。今年4月,我们又建立了《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制定了 任务分工清单,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 业、产业反哺回报科技的良性循环。二是先期试点的18家高校 院所累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1239个,转化金额超3.2亿元,收 益给科研人员或团队2.3亿元。三是2024年,我厅牵头构建全 省科技创新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2.7亿元, 支持企业牵头承担10个聚力攻坚专项,带动企业投入约5.1亿元。
(三)下步打算
充分发挥省委科技委统筹协调作用,按时调度各部门工作进展,动态调整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各部门合力解决一体化发展的堵点卡点,加快形成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回报科技的良性循环;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总结典型案例,加快形成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 力快速转化的新局面。
四 、关于“完善高校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 从“书面”走向“市面””的建议
(一)主要举措
我厅联合10部门出台了《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 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成果赋权改革、转化模式改革、职务成果 管理改革、市场化转化机制改革4个方面12条具体措施,其中 10条是我省首次实施。
(二)主要成效
在全国率先实行科技成果“备案制”,实行资产单列,全面推 动“先使用后付费”“差异化赋权”“权益让渡”“先投后股”等转化模 式,保障科研人员转化权益,激发成果所有端和承接端积极性, 解决科技成果不愿转、不敢转、不好转问题。截至目前,先期试 点的18家高校院所累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1239个,转化金额超3.2亿元,收益给科研人员或团队2.3亿元。
(三)下步打算
以《吉林省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实施方案》为抓手,实施吉林省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推动职务科技成果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政策宣讲,帮助科研人员用好、用活、用足改革政策,实现各市(州)政策宣讲全覆盖,推动改革政策落实落地。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