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40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科发成〔2025〕74号
民革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吉林省 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 求”的建议
(一)落实举措
1.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紧密型创新联盟(联合体)。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向主导企业集聚,鼓励主导企业向 联合体内企业发布需求、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创新主体之间科技 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在联合体工内高效流动、高效配置。
2.构建科技创新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统筹全省优势创新资源,加快突破一批制约吉林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围绕光电 信息、氢能、新材料、人参等重点领域启动聚力攻坚专项。其中,省工信厅重点组织实施工业信息化领域全省聚力攻坚专项课题, 推动科技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3.推动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围绕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强调从国家战略的视角,创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 性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举办吉浙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承办科 技成果直通车等活动,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
(二)取得成效
1.切实发挥创新联盟(联合体)作用。 完善了11个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联而不合”的问题。汇集 联盟发展需求,着重关注联盟理事长单位的发展状况,提供精准服务,为农机联盟举办年度大会,为航天信息联合体对接商务合作资源,为碳纤维联合体在高规格活动中提供对外扩展服务等。
2.有组织聚力攻坚机制效果明显。面向全省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常态化征集技术需求,在光电信息、氢能、新材料、人参等重点领域,启动两批10个聚力攻坚专项,带动企业投入超5亿 元,助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快速突破。
3.区域科技创新合作持续推进。成功举办7届吉浙科技创新登记培训班,邀请外省专家指导,解决登记难题。深入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主动上门服务,宣讲技术合同登记优惠政 策,组织专人对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推动技术合同应登尽登。
二、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建议
(一)落实举措
1.加快建设技术要素市场。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 林省科技大市场),构建“1+10+N”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即1个 省级市场、10个市州分市场、N 个县市区工作站,搭建“线上+ 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提供成果评价、供需匹配、融资对接等 服 务 。
2.搭建高质量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建设新质生产力中心,围 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医药健康、人参产业、新材料等领域产 业发展和企业技术需求,积极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对接交流平台, 先后在省内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州)系列路演活动、吉林 省食药用菌科研成果路演活动、农业科技成果路演推介活动、吉林省人参领域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路演对接活动。
(二)取得成效
1.发挥技术要素平台作用。2024年,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累计完成4827项,认定合同金额147.71亿元。举办技术供需对接活动12场,提供对接服务377次。共征集科技成果953项,企业技术需求194项,为124户企业技术需求提供361次对接服务。
2.有效衔接科技成果供需两端。2024年,围绕装备制造、人 参产业等领域,组织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市(州)系列路演活动 12场,路演推介项目64项,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项目52项,有效畅通高校院所与企业交流合作渠道。
(三)下一 步工作
1.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全国技术交易“一张网”,以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吉林节点)建设为契机,鼓励和 引导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发挥区域节点优势作用,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不断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等创新要素,助力省内科技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2.持续搭建高层次成果对接平台。发布高质量科技成果和企 业技术需求,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推介活动,推动高校院所、 企业、金融机构建立交流合作渠道,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省内落 地转化。
三、关于“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的建议
( 一)落实举措
1.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 赋予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与处置自主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 及关键核心技术外,不需报主管单位和财政部门审批或备案,并 由科研单位自主决定是否进行资产评估。优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后国有资产管理,科研单位以作价入股等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形成的国有资产,其减持、划转、转让、退出、减值及破产清算等处置,由科研单位自主决定,不审批、不备案。
2.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每年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征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利用官方网站、网上展会、企业微信群等方式公开推介宣传,筛选优质科技成果分领域制作项目汇编向企业推介。
(二)取得成效
1.赋权试点成效显著。开展2批18家省属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了“先确权、后转化”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 先期试点的18家高校院所累计转化职务科技成果1239个,转化金额超3.2亿元,收益分配给科研人员或团队2.3亿元,极大调 动了科研人员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积极性。
2.积极征集发布跟踪服务省内科技成果。举办技术供需对接活动12场,提供对接服务377次。共征集科技成果953项,企 业技术需求194项,为124户企业技术需求提供361次对接服务。
(三)下一 步工作
1.激发科研单位首创精神。录制宣讲视频,采取线上方式开展第二轮宣讲解读,推动政策落实落地。同时,梳理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改革经验成效,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加快形成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新局面。
2.完善科技成果推介体系。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利用官方公众号发布推广优质科技成果推介海报,使更多企业及时掌握省内科技成果信息,促进高校院所与企业达成合作。
四、关于“加强产学研用合作”的建议
( 一 )落实举措
1.选派“科创专员”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22年底,省科技厅牵头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中国科 学院长春分院,共同谋划启动了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每年选派200名科技人才到企业兼任2年“科创专员(科创副总)”,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 化和人才培养,着力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
2.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紧密型创新联合体。 实施重点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 院所等多元创新主体向主导企业集聚,鼓励主导企业向联合体内企业发布需求、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创新主体之间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信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在联合体内高效流动、高效配置。
(二)取得成效
1.充分发挥“科创专员”作用。已分6批选派来自省内外86家高校院所(含14家域外单位)的1012名科技人才到省内9个市(州)799户企业担任“科创专员”,所属专业涵盖了人工智能、 未来产业、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通过集聚诸多优秀人才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
2.创新联盟(联合体)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完善了11个重 点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工作机制,着力解决“联而不合”的问题。 汇集联盟发展需求,着重关注联盟理事长单位的发展状况,提供精准服务,为农机联盟举办年度大会,为航天信息联合体对接商务合作资源,为碳纤维联合体在高规格活动中提供对外扩展服务。
(三)下一 步工作
1.持续做好“科创专员”选派工作。进一步完善常态化工作机 制,优化申报流程,做好跟踪评估,提高选派工作效率,推动“产 才”加速融合,不断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的 时效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拓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的人才交流 通 道 。
2.继续加强创新联盟(联合体)建设。通过实地调研充分掌 握联盟内企业在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需求,摸清底数、 做好计划,为联盟内部资源适配、外部资源导入奠定基础。分阶 段与各创新联合体共同实施对方所需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联盟 科技创新活力,营造协同共赢的创新氛围。根据创新联合体的具 体需求,以项目拉动和引入方式,与省外科研机构、金融机构、 咨询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开展合作。
五、关于“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的建议
( 一)落实举措
1.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省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成果转 化计划类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揭榜挂帅(军令状) 机制项目、科技协同创新(先投后股)项目、院士工作站成果转 化项目、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项目等,支持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科 技成果转化工作,提升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服务能力。
2.整合设立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2024年,整合分散 于各投资机构管理的7支创业类基金,设立省级创业(风险)投 资基金,规模为25.68亿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 为先、投资赋能”的思路,兼顾政策性和效益性,投向处于种子 期、初创期的企业,主要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关键技术联合攻关项目,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 硬科技。
(二)取得成效
1.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动长吉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 示范区发展,首批支持3项“先投后股”项目,探索科技成果 转化新模式,实施了4批次共25项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项 目。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在省内落地转化。
2.发挥政府基金引导作用。2024年,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11个技术先进、研发能力较强、市场空间较大的项目,投资金额1.26亿元。2025年,省科技厅组织省级创业(风险)投资基金行业项目推荐工作,受理各行业管理部门推荐项目113个,经资格审查、专家技术先进性评审等环节,拟推荐91个投资备选项目,目前已报省政府。
(三)下一 步工作
1.积极谋划2026年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按照“科研攻 关争不得、成果转化慢不得”的思路,强化“有组织科研+有组织 成果转化”,编制2026年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成果转化类别 项目内容。
2.发挥政府基金引导撬动作用。 省财政厅将指导基金管 理机构,强化科技领域财金联动,助力我省科技成果加速转 化。省委科技办(省科技厅)将做好投资备选项目审核工作,从行业部门的角度,会同基金管理机构,确定投资项目,助力推 动早期企业快速发展,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和科技企业发展培育提供支撑。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202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