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D33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科发农〔2024〕94号
民建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谋划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鼓励和引导自创区、农高区等平台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建议。
2022年,省科技厅代省政府起草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广泛集聚农业高端人才、有效推进校地深度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开展智慧农业试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有效可行的支持举措。截至目前,省财政累计向公主岭市投入资金35.13亿元支持长春国家农高区开展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10.16亿元的国际种业研发中心、科创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投资0.3亿元的先正达春玉米创新中心建成运营,48万份玉米种质资源库投入使用。设立荣廷昭院士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团队工作站、李玉院士工作中心。引进中科院陈化榜和浙江大学沈志成研究团队,与吉林农业大学合作设立玉米产业和肉牛产业研究院。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19家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45个。
在推动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联动发展方面,2021年以来,省科技厅利用省科技发展计划实施园区建设项目9项(不含在农高区或者农业科技园区内实施的其他类别项目),专项用于支持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长春国家农高区作为长春现代农业城的核心,在省域协同发展上,与松原、吉林、辽源、延吉和通化5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协同打造了东北平原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在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引领上,联动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打造了“长春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联动九台区、双阳区,打造了“长春东部特色农业产业带”。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农业科技园区与农高区联动发展,建立农业新质生产力孵化基地,通过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农高区、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创新示范高地。
二、关于“建设多层次创新工作站体系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建议。
为不断加强院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提高我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省科技厅修订了《吉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从经费、项目、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支持院士工作站开展工作。一是扩大了引进范围。为拓宽国外高层次人员来吉创新创业的渠道,按照外国人来华有关规定,首次允许引进域外院士来吉建站,加快推进我省院士工作站建设。二是简化了建站程序。将原来的审核认定制改为登记备案制,对域外院士建站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单独登记备案,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三是完善了运行管理。明确了省科技厅、归口管理部门、省科研院、承建单位、院士工作站五级主体职责分工,实施绩效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四是增加了扶持政策。对已登记备案的院士工作站,省科技发展计划院士工作站成果转化专项择优给予支持,每个院士工作站支持经费最高可达100万元,用于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
下一步,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将依据现有人才政策体系,特别是人才激励政策3.0版,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确保科研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向参与工作站建设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同时,推动“吉人回乡”工程与工作站建设相结合,吸引在外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回归,投身工作站的创立与发展。二是多元工作站体系建设。积极响应多维度创新工作站体系构想,对省内企业创建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端平台,在人才分类定级评定、职称激励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三是坚持人才培养与激励并重。深化职称评审放权改革,为工作站内的科研人员提供更灵活、高效的职称晋升通道。同时,利用已有的人才共享平台,支持工作站引进和培养更多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实施高层次人才薪酬激励,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关于“坚持教育科研产业一体发展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建议。
一是近年来,省科技厅不断强化教育科研产业一体谋划,鼓励高校院所联合企业开展协同攻关,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及时落地转化。2023年,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同承担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103项,占重点研发项目总量的84.4%,累计投入经费5000余万元。二是省教育厅支持高校在农业领域,建设了一批科研平台,如吉林大学中草药育种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支持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高校积极与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设了一批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如吉林农业大学与通化禾韵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蓝莓遗传育种与创新利用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与吉林中新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猪重大疫病预警与防控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教育科研产业一体谋划、同步发展。一是支持涉农高校院所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高校院所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高校创新优势,加强农业领域科学技术研究,校企共同建设科研平台,支持跨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组织实施一批科学研究项目,努力攻克一批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二是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围绕农业发展需要,优化涉农学科专业设置,突出特色,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生物育种、智慧耕地、种子科学与工程、农林智能装备等紧缺专业。推广“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进公费农科生项目,吸引优质生源报考涉农院校。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加强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
四、关于“强化制度型开放融入新力量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建议。
2023年,省科技厅围绕种业、智慧农业等,安排部署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27项,其中企业参与立项13项。同时,鼓励省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加强与浙江高校院所及企业的交流合作,开展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吉林大学与浙江特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实施了“吉林省主粮作物良种科技创新重大科技专项—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研究”项目。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充分利用省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吉浙长津对口合作、省院省校科研合作,为创建农业新质生产力高地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感谢贵单位的关注与支持。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2024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