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1154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长白山中药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设长白山优势、特色、道地中药资源保存基地”的建议
2016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承担了国家药用植物重点物种保存圃建设项目,是吉林省道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收集保存、驯化研究与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保存圃建设分为北药园和南药园两部分,保存了植物物种517 种,其中吉林省重点药用植物 138 种。分别采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式对重点物种
进行有效扩繁、更新,并对新的种质进行保存。制定了人参、五味子、玉竹等 24 个品种的种子种苗质量标准、优质种源规范化培育与保存关键技术等,并在吉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进行了推广;开展了朝鲜淫羊藿、龙牙楤木等 6 个品种的种质种苗繁育保存技术难题研究。该项目于2020年1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多年来,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中药产业发展。省科技厅每年度均在《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中设立中药材领域支持方向,2019年以来,投入5395万元支持我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与评价、生产关键技术、基地建设等方面项目101个。省农业农村厅建立了平贝母、北五味子等重点品种原料药材供应基地,其中建立非林地人参种植示范基地19个,人参良种繁育基地6个,认定长白山品牌原料生产基地147个,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省中医药管理局每年下发《招标指南》均设立中医药科技项目,开展中药产业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强中药相关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副产品开发等,提升了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省林业和草原局积极用好林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向林草中药材种植基地倾斜,延长林下中药产业链条,不断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
下一步,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在以往支持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种质资源采集与评价、优良种质资源仿生栽培、濒危中药资源的繁育保存等研究的投入力度。
二、关于“长白山优势、特色、道地中药种子种苗质量评价标准、采收加工等关键技术研究”的建议
长春中医药大学项目和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承担了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2项,联合中国农科院左家特产研究所、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科研单位及企业,在通化县、集安市、靖宇县、抚松县、柳河县、长岭县、桦甸市建设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生产基地8个,建立吉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研究与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吉林省珍贵、大宗常用、道地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和中药种质资源的保护,监测种质资源的动态变化,同时为种质资源的科研、检索、交流提供平台,在中药良种繁育、种子资源保护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2个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分别于2017、2018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下一步,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在以往支持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和支持道地中药材的种子种苗质量评价标准研究、以及采收时间、采收技术、加工方法等关键技术研究。
三、关于“长白山优势、特色、道地中药栽培品与野生品质量评价、药效与传统功效比较研究”的建议
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将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人参、柴胡、黄芪、桔梗、西洋参、灵芝等中药材的栽培品与野生品质量评价,以及现代药效与临床传统疗效的比较研究,建立“质量-活性-疗效”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为长白山中药材品牌创建奠定工作基础。
四、关于提出的“长白山优势、特色、道地中药品牌建设”的建议
2019年,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开展道地药材品牌筛选及研究”纳入主要任务中。省中医药管理局会同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开展了吉林省道地药材及优势品牌认定工作,经过课题组研究、专家组论证、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目前初步确定吉林省道地中药材58种以及优势品牌。
2020年,省中医药管理局与省科技厅联合启动了吉林省道地药材优势品牌质量标准研究工作,目前,已发布了项目申报指南。道地药材品牌筛选及标准研究工作将进一步加强长白山中药材品牌建设,促进我省的道地药材形成品牌化经营,推动我省中药质量提升和北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产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对我省长白山中药材资源产业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与我厅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断提出好的建议,为积极推进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202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