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 D82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工信议案〔2025〕37号
民进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玉米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省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是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是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玉米年均产量保持在 3000万吨以上。玉米深加工产业是我省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自 1987年启动建设国内最大的、最先进的生产企业黄龙食品工业公司,在国家和我省的各项政策推动下,玉米深加工业迈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年加工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拥有中粮、国投等大型央企,嘉吉等全球大粮商,梅花、新天龙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逐步形成了淀粉(糖醇)、玉米酒精、氨基酸、生物基新材料、综合利用等五大系列产品。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粮食种植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蓄水池”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2024年全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累计加工玉米 960.4万吨,同比增长 2.5%;实现产值 283.9亿元,同比下降 8.1%,占全省食品工业产值的20.2%。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快产业谋划与支持。坚持规划引领行业发展,2021年制定印发《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吉林省玉米水稻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指导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提出大力发展淀粉及淀粉糖、2023年制定印发《关于支持全省玉米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按年度印发吉林省玉米水稻产业集群推进工作方案,推动玉米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吉林梅花年产 2万吨黄原胶等 8个项目纳入省级“智改数转”项目库,吉林梅花等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化工厂。引导玉米深加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吉林奥谷等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大力推动项目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建设,吉林梅花 2万吨黄原胶、吉林奥谷 5万吨海藻糖、吉林协联年产 40万吨柠檬酸一期 15万吨等项目已建成投产,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吉林梅花再投 100亿元建设吉林梅花高科技产业园一期年产 60万吨赖氨酸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两新”领域粮油加工设备更新项目支持,组织项目申报和审核。
(四)强化企业服务。充分发挥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减少粮食交割、交款时间,简化竞价阶梯,交易保证金从每吨 220元减少到每吨 55元,降低企业原料采购成本。优化金融服务方案,精准实施银企对接活动,建立与农发行全面合作机制,鼓励金融机构针对玉米深加工加工产业特点,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五)加强科技创新。鼓励种业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围绕高品质专用玉米新品种培育、玉米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2024年,通过省科技发展计划支持相关科研项目 6项,累计投入经费 300万元。推动高校建设吉林大学吉林省作物生物技术育种工程研究中心等玉米深加工领域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玉米遗传育种、基因工程以及玉米深加工开展研究转化工作。支持了吉林大学“基于芯轴胀裂-振动脱粒机理的玉米种子低损脱粒关键技术研究”等科研项目。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快技术创新。聚焦玉米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部署一批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企业、高校院所面向产业创新发展和技术需求,加大研发力度,提升科技创新对玉米加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二是加强金融服务。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制定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扩面工作措施,进一步放大政策性担保资金效能。建立粮食企业白名单,增强金融服务企业针对性、实效性,分类支持玉米深加工企业。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吉林梅花高技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期 60万吨赖氨酸、吉林协联 40万吨柠檬酸二期 25万吨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赖氨酸产业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 年 6 月 18 日
(联系人:杨世伟 电话:1850436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