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吉林省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字号: 默认 超大
返回顶部
索  引 号: 12220000412760962A/2025-01350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建议提案
发文机关: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成文日期: 2025年05月29日
标      题: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W23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工信议案〔2025〕11 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1日
索  引 号: 12220000412760962A/2025-01350 分      类: 人大代表建议;建议提案
发文机关: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成文日期: 2025年05月29日
标      题: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2025W233号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吉工信议案〔2025〕11 号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1日

关于对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2025W233号提案的答复

吉工信议案〔2025〕11 号

孙俊奇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可持续发展新材料助力吉林省经济振兴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抓手,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联合印发《吉林省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协同培养项目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我省“四大集群”培育、“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大局,瞄准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专业学习与工程实践相贯通、企业需求与项目合作相贯通、按需培养与留省就业相贯通,着力提高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2023年起,我省连续两年开展产教融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公布 200名企业行业导师,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吉林省卓越工程师产学研协同培养项目,共批准开展 59个项目,预计培养 60名博士研究生和 340名硕士研究生,14所高校和 48家企业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各项工作协同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但是省级层面 2023年启动,行业导师积累较少,首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2025下半年开始行业企业培训,协同育人环节尚处在探索阶段。

下一步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坚持系统思维,充分调动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主体力量,探索工程硕博士有组织培养的新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坚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一体推进,着力解决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供给不足、工程教育与工程能力培养脱节等难题。

二、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联合研发平台,集中攻关可持续新材料的核心技术

根据《吉林省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吉科发资〔2022〕167号),省科技厅持续加强全省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工作。截至 2024年底,省级共享服务平台入网仪器总计 2675 台(套),比 2023年度增加 288 台(套);入网仪器原值总计 27.5亿元,比上年度增加 2.2亿元;网站总访问量超 38.6万人次,比上年度增加超 10万人次。同时,为广泛宣传科研仪器条件保障与开放相关政策,省科技厅在长春市、吉林市、延吉市、白城市和松原市等地多次召开了吉林省科研仪器条件保障与开放共享宣讲培训会,深入解读了大型科研仪器项目相关政策,促进政策有效落地。通过搭建大型科学仪器供需对接平台,让企业全面掌握大型科研仪器相关信息,有效提升了我省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优质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

下一步,将加大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宣讲培训力度及仪器入网力度。通过开展政策宣讲、实地调研、校企面对面等方式,加强对大型科研仪器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让更多企业深入了解大型科研仪器相关信息,提高仪器使用率,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按照应入网尽入网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大型科研仪器按照相关规定全部纳入省级共享服务平台管理,确保科技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转化效率

省科技厅以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为核心,建立了 10个市(州)分市场和 18家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工作站,构建起覆盖全省统一开放的技术市场和互联互通的网络运营平台,为企业提供从政策咨询、成果征集、科技成果评价、项目推介、挂牌交易、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科技融资、知识产权托管等全流程服务。下一步,将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激发技术要素市场发展活力。依托国家技术转移东北中心(吉林省科技大市场),提供技术交易、供需对接、人才培训、科技金融全链条服务,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开展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考核评定,引导技术转移机构向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省教育厅依托科技产业服务中心,围绕技术需求核心指标、资金投入、产权归属、研发时限等关键信息,对 57家企业进行调研,凝练并发布技术需求 71条。组织高校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开展项目路演评审,为企业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予以项目支持。此外,会同省工信厅支持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291个,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中小企业聚焦区域、行业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结合科学前沿和企业重大需求开展实质性、高水平、可持续的科技合作,加速成果落地转化。下一步,引导高校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研究,鼓励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立项课题,在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中,每年支持 50项产业化培育项目。加强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建设,建立校企协同攻关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的力度,支持科技人员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

四、政府引导推动可持续发展新材料在重点行业的应用

2024年,国家工信部发布了《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工信部联原〔2024〕136 号),重点任务中将化工新材料列入产品品质提升工程。为推动我省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省工信厅组织中科院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等省内优秀院校召开了精细化工产业座谈会,讲解国家精细化工产业支持方向、支持重点,鼓励企业和高校院所申报国家、省级相关产业和科研扶持资金。

2022年以来,省政府在新材料领域支持“新型高强热固材料改性及纤维复合技术”“OLED发光材料技术开发”等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项目 5项,引导可持续发展新材料在重点行业的应用。下一步,将持续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项目,为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科研成果转化搭建桥梁,进一步扩大揭榜挂帅项目实施范围,强化协同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 年 5 月 29 日

(联系人:王小飞  联系电话:0431-87077670)

 

政协233征询意见.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