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017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吉工信议案〔2025〕7号
回春雁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促进吉林省建筑材料科技创新及产品迭代暨绿色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攻关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行产品迭代,实现建材产品高端化。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材料的科技创新工作,省科技厅在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支持低碳绿色建材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十四五”以来,在高性能混凝土领域支持吉林建筑大学、亚泰集团长春建材有限公司、长春市城建维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立项 3项,投入研发经费 120万元,研究内容涉及大掺量固废地铁专用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花岗岩废石粉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生产高性能环保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及制品开发。下一步,将继续支持建筑材料绿色低碳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绿色建材产业发展。
省工信厅大力推动节能降碳、超低排放、“以旧换新”等项目立项投产。积极推动吉林亚泰建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日产 9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设项目,对产能置换方案进行了公示公告。长春昌驰、吉林市安欣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给予相应政策支持。
二、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建材绿色化。吉林建筑大学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这一重大需求,针对严寒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开展了“大掺量固废地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项目,利用地域性多源尾矿废渣等大宗固废,通过六大关键技术群,制备出地铁工程系列高性能低碳混凝土、专用预制构件以及应用技术,破解了严寒地区地铁工程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的难题,同时缓解了建材资源短缺与固废对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实现了混凝土材料的低碳化绿色化,有效地解决了严寒地区地铁工程混凝土和吉林省尾矿废渣综合利用领域的关键、共性、重大技术难题,极大促进了行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极为显著。该项目获得 2024年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累计获得国家(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4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80余篇,编制《地铁工程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等 4部标准。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在长春市轨道交通工程 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9号线以及哈尔滨、沈阳地铁工程中应用,实现产值 27.91亿元,节省天然原料 1000余万吨。
三、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打造绿色建材产业集群,省住建厅会同 12个厅局联合印发《吉林省绿色建材高质量发展及推广应用方案》,提出了加大工程应用力度、加强政策金融支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等 8条重点任务,全力推动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会同相关厅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支持获得绿色认证的主体结构材料及基础材料、围护结构及配套材料等可以获得信贷、保险、债券支持。本年度争取省级节能低碳专项资金 1000万元,对绿色建材应用比率达到 40%的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增量成本补助。面向全国范围内征集吉林省政府采购项目绿色建材,拟编制我省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进一步精准推进绿色建材应用。发布了《吉林省适用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目录(2024年版)》,公示 10项获得三星级绿色认证的建材名录。下步,将继续加强绿色建材的推广应用,以长春市、延边州试点城市为重点,逐步提高政府采购工程项目绿色建材应用比率,综合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以及省级专项资金,提高绿色建材生产企业和建设单位采购绿色建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我省绿色建材应用迈入新阶段。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 年 5 月 27 日
(联系人:王小飞 联系电话:0431-87077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