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02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吉发改议〔2021〕17号
赵暘代表:
您在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我省城市联动发展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转变观念,推动我省城市结对联动发展
为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持续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深化“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2021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长春市与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分别签订了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以“对接长春 共享发展”为主题,加强长春市与个市(州)的合作。
目前,吉林市与汽开区合作发展汽车新材料、配套零部件等产业;与净月区合作发展冰雪旅游、影视文化产业;与经开区合作发展电子、生物药、汽车零部件产业。四平市与汽开区合作发展专用车、汽车配套零部件等产业;与中韩示范区合作发展装备制造产业。辽源市与汽开区合作发展新能源汽车系统配套、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与长春新区合作发展医药、电子商务产业。通化市与长春新区合作发展医药、医疗器械、北药种植加工贸易等产业;与经开区合作发展现代农业、汽车零部件产业。白山市与净月区合作发展冰雪旅游、影视、数字新媒体等产业;与经开区合作发展医药、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松原市与经开区合作发展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装备制造等产业;与汽开区合作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白城市与中韩示范区合作发展氢能开发利用、加氢设施、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与汽开区合作发展氢能开发利用、氢燃料电池产业。延边州与中韩示范区合作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国际物流、电子信息等产业;与长春新区合作发展医药、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产业。
下一步,利用长春市五大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优势,由省发展改革委统筹推动省、市、区三级共建合作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实施,推进项目谋划、储备和开工落地,通过中心辐射和平台共享,系统整合各市(州)相关资源,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二、关于高位统筹、协同推进、谋定大局
2016年2月,国务院批复《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同年,省政府印发《吉林省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19年7月和2020年7月,我委两次赴黑龙江省发改委对接推动吉黑两省合作、城市群建设等工作。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召开了哈长城市群(吉林片区)、长春经济圈区域发改系统主任协调会议,研究对接了6市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发展机制、重大项目等事项。2019年12月,围绕建设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标杆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县域经济的龙头区、旅游产业的示范区,吉黑两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0年6月,我省印发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分工方案》。2020年12月,组织召开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改系统联席会议。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委 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城镇化和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2020年1月,我委成立了以省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27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吉林省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在通化与白山共同打造“鸭绿江河谷区域品牌”方面,《长通白延吉长避暑冰雪生态旅游大环线发展规划(2018-2025年)》对“鸭绿江河谷带”的主要旅游产品进行了规划设计,强调要开发与打造葡萄酒元素旅游产品,积极发展葡萄酒系列工业旅游纪念品体系;与长白山南麓旅游有机衔接,以河谷沿线种植葡萄的乡村为基础,开发鸭绿江河谷带春季乡村养生线路;利用独特的自然环境,将避暑、养生、疗养等一系列元素融合,开发夏季避暑旅游线路;以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雪节庆等冬季旅游产品为依托,大力发展冰葡萄观光、采摘及酿造体验等为一体的冬季特色葡萄酒旅游产品。下一步,结合“十四五”时期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方向,协调省文化和旅游厅将“鸭绿江河谷带”旅游线路纳入《吉林省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之中,梳理整合最具吉林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以国内外游客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荟萃吉林标志性文化艺术、人文风情和旅游卖点,策划制作包括鸭绿江河谷在内的吉林文旅宣传素材,依托境内外融媒体平台对外推广。
在“松原—白城合作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结合“十四五”期间我省能源产业发展布局,依托西部地区新能源资源优势,采取新能源直供园区用电,由产业链顶端企业牵头,打造白城、松原两个“绿电”产业示范园区。
在结对联动城市交通发展方面,白山至通化已完成公交化改造,共投入12台清洁舒适的新能源公交车,每天24各班次;配合长白乌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改建白城市中心客运总站、松原市客运中心站,2市每天往来8个班次;改建辽源客运总站、四平客运总站,2市每天往来37个班次,极大地方便了两地群众出行。下一步,协调省交通运输厅指导通化白山、白城松原、四平辽源等城市科学制定公交化改造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公交化改造后线网布局,助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条件成熟的结对城市,率先打造“全域公交”试点,提升城市客运服务水平。
三、关于结对联动、协调政策、分工合作
(一)加快长吉一体化进程
2019年1月18日和4月24日,印发实施《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2019-2025)》《关于推进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实施的若干政策》,长吉两市编制了《长春吉林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吉林市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立了由长吉两市市长、副市长及相关部门构成的一体化协同发展领导机构和对接会商制度,共同起草了《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梳理汇总2020年具体合作事项40项。8月10日,长吉两市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在长春市签约。吉林市政府与中国一汽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发展框架协议》。吉林化纤与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吉林省华阳新材料研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红旗H5车型部件。吉林国兴复材公司、长春一汽富晟李尔汽车座椅系统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乘用车后排座椅碳纤维骨架已完成上车组装试验。吉林化纤集团就降低碳纤维成本和参与一汽救护车生产研发事项与一汽客车进行对接。长春富奥、德国海默拉特等企业相继在吉林市投资办厂。
下一步,推动长吉两市各层级间协调互动,建立两市常态化对接沟通机制,推动长吉两市定期召开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两市相关对口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和解决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问题。推动长吉两市围绕“长吉北部现代经济产业带”“长吉中部绿色休闲与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共同编制 “三带”规划。推动长吉两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支持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工作先行先试;支持省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公司搭建全省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健全两市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推动长吉两市加强平台建设,推动吉林市积极创建国家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全力推动中新食品区建设,积极推动以中新食品区为核心创建吉林国家级农业特区建设;推动吉林市积极申请开展“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1210)业务”,制定促进吉林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OTO体验店、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
(二)加速长平一体化发展
2020年8月,长春市、四平市签订《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1年3月24日,我委成立了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双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组织长春市编制了《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推动四平市编制了《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
在全力推动编制长平一体化规划的基础上,我委按照“一体六同”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两市协同发展。“交通同网”,国道饶盖公路长春至依家屯段(长伊公路)项目完成累计投资23.4亿元,预计10月底竣工通车。长春至双辽至通辽高速铁路项目完成预可研编制,进入长春至公主岭至四平城际铁路项目谋划阶段。省道秦八线四平境内段7.6公里预计年底前建成通车。“园区同建”,长春、四平两市就建立长平合作园区选址开展了实地调研,四平市将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合作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项目制定建设方案。“产业同兴”,2021年1月27日,长春、四平两市围绕9个领域,签订了产业合作框架协议。一汽解放与四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一汽解放四平专用车委托改装合作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汽车改装、专用车改装、专用汽车生产、专用车零部件生产等6个项目签约成功。3月9日,长春、四平两市主要领导就建立吉林省专用车集团、增加一汽配套企业份额、建设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专用车零部件物流项目、汽车及专用车整车物流项目、北方农机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项目进行了对接商洽。截止2月低,一体化智能信息网入库项目340个,计划总投资653.33亿元,2020年完成投资67.88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97.20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85.44亿元。伊通华大项目预计年底前并网发电。“开放同畅”,长春、四平两市赴营口市、鲅鱼圈港区开展联合实地调研。就谋划设立长平营国内国际发展通道、建设四平内陆港、加强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合作等达成共识。“服务同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平市签署了校地人才合作协议,主要通过订单培养模式,培养各类技能人才,推动“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打造政校企深度合作典范。吉林师范大学东北满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市场主体“e窗通”系统实现了“三零”目标,通过全程网络办理的方式累计新登记企业数,长春市1.1万户,同比增长32%;四平市0.1万户,同比增长72.7%。“生态同治”,长春、四平两市协同编制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同推进跨区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东辽河长平一体化生态共治。协同组织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完成53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详查布点采样监测,推进102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名录动态更新。
下一步,推动长平两市适时启动《长春四平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工作;推动长平两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协同推进牙四公路桑树台至四平段项目、国道饶盖公路依家屯至伊通镇段项目、秦八线道路项目、四平至伊通跨湖公路项目建设;推动长平两市合作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项目,推动四平市积极研究谋划内陆港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三)推动哈长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2019年12月,两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今年6月,我省印发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分工方案》,长春市发改委制定了《哈长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长春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12月,组织召开了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改系统联席会议。
下一步,在推动哈长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面,依托哈尔滨市、长春市两市辐射带动功能,推动榆树市、德惠市、扶余市、舒兰市与黑龙江省五常市、双城区做好对接合作。建立长春市、哈尔滨市及示范区内其他层级城市政府相关领导参与的示范区建设市长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着力构建示范区“两纵、一横”的高速公路骨架,完善示范区铁路运输系统,实现示范区内各县市与哈尔滨市、长春市之间及示范区间高效联通;合力构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集群,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共建环境保护协同机制,以松花江、拉林河流域为重点,联合建立流域跨界水污染的防治机制;统筹区域大旅游格局,联合规范开发旅游市场,合作设计旅游路线,统一打造旅游地域品牌和旅游产品。
您关于“十四五”时期推进我省城市联动发展的建议十分宝贵,对我省开展哈长城市群建设及一体化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启发和引导,我们将予以充分采纳,相关建议将在《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体现,衷心感谢您对我省城市联动发展的支持!
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