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W156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发改议〔2021〕14号
王德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走出吉林振兴发展新路”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和李国强主任高度重视,专门组织相关方面认真研究并贯彻落实,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提出体现新担当、展现新突破、实现新作为“三新”要求,我省应坚决贯彻落实,奋力走出一条振兴发展新路。您所提出的“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城市空间布局,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化道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整合长白山旅游资源”等建议务实、中肯,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您对全省振兴发展的关注与关心,在此深表感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吉林振兴发展处于发挥独特优势、提升在全局中战略地位的关键阶段,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处于激发创造活力、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的关键阶段,处于促进共同富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阶段。东北振兴的政策机遇、新发展格局的融入机遇、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机遇、产业升级的趋势机遇,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生态资源优势、沿边近海优势、人文人才和科教优势叠加联动,利好因素持续汇聚。同时,吉林振兴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全面振兴的态势尚未形成,既面临着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等老难题,也面临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挑战。在研究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充分吸纳您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在大力实施“三个五”战略、建设中东西“三大板块”、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的过程中,力争实现“七个突破”。
一是在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方面取得突破。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省、质量强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百千万”产业工程,用5到10年时间打造汽车、大食品加工、旅游3个万亿级,以及若干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锻长板、固根基,继续举全省之力、长春市举全市之力支持一汽创新发展,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上实现新突破。推动红旗、奥迪新能源汽车等具有标志性、支撑性的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加快排产回归、配套回归、产能回归、结算回归、创新回归、人才回归。打造以一汽为“航空母舰”、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护卫舰”的“联合舰队”,更好发挥汽车产业对二、三产业的全面带动作用。加快以吉化120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带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突破,以长客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带动轨道装备制造产业实现突破,以生物制药、特医食品、大健康产业带动医药健康产业实现突破,以光电子、卫星互联网、智能制造、新材料产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突破。扬优势、争排头,在“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实施吉粮、吉水、吉烟、吉酒、吉乳、吉参等精深加工项目,推动“粮变肉”“秸秆变肉”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打造大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大力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玉米育制种基地。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消费提振和服务业恢复,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在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以冰雪文化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方面实现新突破。大力发展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为重点的冰雪经济,规划建设冰雪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过“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带动消费,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近期,省政府印发《加快构建吉林产业发展新格局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吉林市建设国家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吉林国家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并将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二是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培育长春都市圈城市群方面取得突破。加快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落实“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做大做强长春都市圈。建立长春与各市(州)对口合作关系,通过208个合作项目发挥长春对全省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百公里”经济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群,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推动长吉图、长平、长辽通、长松白等区域协同发展,加快长春国际汽车城、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长春新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长吉结合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四平三次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梅河口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敦化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大安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前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等建设,构建齐头并进、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您提案中提出的关于“长吉一体化、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县域发展、整合长白山旅游资源”等重点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考虑,我委推动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长吉一体化。积极会同长春、吉林两市和有关厅局从八个方面制定了58项具体任务,形成了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经省政府同意印发实施。长吉两市先后签署了《长春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人民政府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创新发展合作协议》,为长吉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性保障。两市聚焦汽车、化工、光电子、数字经济等优势互补领域,提出22项重点合作事项,对口开发区初步明确了招商引资、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5张清单项目并实行动态管理。3月25日,长吉两市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就编制“三带”规划、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长吉接合片区建设、产业合作、交通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协商交流,明确了长吉一体化协同发展年度工作整体思路。
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基础设施同城化共建成果丰硕,道路连通方面,腾飞大街实现通车,东风大街延长线顺利推进,长春都市圈一小时大环线涉及公主岭的西半环启动前期工作;交通网络对接方面,已开通2条公交线路,已将7条公交化线路列入路网规划。公共服务共建实现两市幸福感共享。在教育方面,长公两市学籍系统实现联网互通办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实现整体监测;公共卫生合作方面,长公两市协同开展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协查、流动人员管控工作。社会治理共管提升归属感,户籍管理方面,实现了公主岭市户籍管理执行长春市现行标准;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统收统支省级统筹制度体系;公主岭市全面执行长春市医保政策。政务系统管理方面,市场主体“e窗通”系统全面实现“三零”目标。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我省长吉接合片区(长春市九台区、双阳区、长春新区、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市中新食品区、船营区、昌邑区、丰满区、永吉县)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试验区承担国家赋予的5项试验任务,分别是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和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关于您提出的“支持做大做强吉林中新食品区,将永吉县岔路河镇打造成长吉接合部中心节点城镇”的建议,在去年出台的试验区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积极支持中新食品区、九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的工作任务。目前,中新食品区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推一接二连三”,建立了蔬菜种植、净菜加工、观光休闲、销售物流为一体的产业模式。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对试验区支持力度,将试验区建设事项,特别是中新食品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建设有关内容纳入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并运用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中新食品区符合条件的城乡融合发展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重点县城发展。我省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前郭县、珲春市列入国家确定的120个县(市)开展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工作。围绕推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推进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推进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推进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4大领域17项建设任务,我委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试点示范建设。一是推动四县(市)围绕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4大领域制定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年度行动计划。选择具备条件的县城按小城市发展,提升公共设施和综合服务能力。推动梅河口市、前郭县、农安县、榆树市、德惠市、舒兰市、珲春市、敦化市、大安市等重要节点城市提质扩容,打造现代中等城市。二是强化资金政策保障。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政策,与国家层面对接沟通,组织指导各地围绕17项建设任务,加快谋划储备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项目,精准施策,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等资金支持;运用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县城城镇化建设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长白山区域发展。积极谋划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两会期间,我省向全国两会提交了《关于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提案》,已别列为重点提案办理;3月12日,吉林、新疆两省签署了《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创建冰雪经济试验区,将推进我省尤其是长白山地区冰雪产业设施不断完善,促进和带动冰雪经济的加快发展。目前,我委正在按照《框架协议任务分工》,开展冰雪经济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积极推进试验区创建工作。
三是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方面取得突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省战略,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力量,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依托长春应化所、光机所以及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国家队”大院大所优势,加快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半导体激光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深入实施国家“大科学工程”,建成吉林大学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长春光机所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境实验中心,积极争取120米射电望远镜、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专项落地。围绕大院大学大所搭建创新园区、教育园区、产业园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产业转型升级大平台,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一汽、长客、吉化等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人才政策2.0版,构建体现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和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靠机制培养人才,靠事业留住人才。
四是在新基建“761”工程、交通强省工程等“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实施新基建“761”工程,大力度建设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设施体系;加快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网建设,推进沈白高铁、长辽通高铁、龙嘉机场三期、东北边境风景道等交通强省项目;实施东水西引等“大水网”项目;推进能源革命,建设“陆上三峡”,发展氢能,打造8500万千瓦规模的风光水电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农民进城安家需求,实施城市更新和提升工程,加快补齐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领域短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五是在推进“数字吉林”建设、加快对老工业基地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方面取得突破。在更高层次谋划和推进“数字吉林”建设,更好实现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长春、吉林、延边为重点,大力培育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数字企业,发展动漫制作、VR、AR、网游、数字内容等数字创意产业,建设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园区,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和数字经济示范新高地。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石化、农业、文旅、交通、物流等产业,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转型服务。
六是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取得突破。更高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持续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高频事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非涉密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给予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市场待遇,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促进企业多生成、快成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综合改革为基础,以混改为重要路径,推动国资国企全面提质增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打通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要素循环,使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七是在扩大开放合作、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方面取得突破。选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扩大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提升新一轮吉浙对口合作水平,承接产业转移,融入国内大市场。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更好发挥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作用,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推动长春新区、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点示范平台建设,发挥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综合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平台作用,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申建吉林自贸区,畅通对外开放大通道,把吉林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和东北地区合作中心枢纽。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结合您的建议,在持续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过程中,主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沟通衔接,积极争取更多配套政策、资金向吉林倾斜支持。
衷心感谢您的建议,也非常感谢您对发展改革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关注发展改革工作,给我们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建议,助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省发展改革委
2021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