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
省政协委员李启云“关于加强经济作物种业自主水平助力我省乡村振兴”提案收悉。我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现就有关问题和建议答复如下。
一、深入开展经济作物种质资源普查
2020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在我省全面展开,面向44个普查县,通过广泛宣传、开展技术培训、系统考察与县市分工相结合的普查与收集方式,深入市县乡村,走访多年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农业技术员和农民,普查了辖区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普查了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普查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态等基本信息;分析了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揭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普查和收集到一批古老的、珍稀的、特有的和濒危的种质资源,了解掌握一些种质资源的第一手资料。经组织鉴定验收,最终确定收集入库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134份。这些特异经济作物种质资源将成为育种的珍贵材料,为拓宽遗传资源、新品种选育乃至为国家现代种业发展提供基础素材。
二、持续加强科研经费投入
为主动适应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面向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培育发展新兴有重大前景学科,我院在创新工程中,积极组织顶层设计,以定向委托的形式,对果蔬、工业大麻、油莎豆等新兴经济作物研究给予支持。
2019年创新工程中,顶层设计项目3项,经费50万元。一是“吉林省设施果蔬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新成立的设施农业联合研究团队提供前期支持,开展设施蔬菜专用型品种、安全高效生产集成技术研究,促进尽快发挥出对我省设施蔬菜产业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二是“工业大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鉴定”项目,开展工业大麻优异资源创制、品种选育及高效生产技术等多领域综合性研发,为我省工业大麻产业放开及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油莎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鉴定”项目,开展种质资源创新,为取得国家重点研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夯实了前期基础。
2020年,在院基本科研经费中,顶层设计项目3项,经费50万元。一是“抗寒油用牡丹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容器育苗关键技术,解决因油用牡丹种皮蜡质较厚较坚硬而存在的育苗技术与种苗生产环节制约问题;二是“抗寒花卉种质资源收集与开发利用研究”项目,建立适应北方环境气候特点的抗寒花卉核心种质资源圃,开展优异抗寒花卉资源评价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立特种花卉快繁技术体系,填补优异抗寒花卉苗木市场空白。三是“工业大麻高效育苗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重点开展我省工业大麻的高效育苗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攻克我省开放工业大麻种植后的配套关键栽培技术难题,提升我省工业大麻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积极参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2018年9月21日吉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吉林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农作物品种选育,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育种科研工作者来说,条例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导向,鼓励种业原始创新,为创新者提供法律保护框架。未来,我院将根据种业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促进我省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
(一)积极组织争取省级项目支持
在年度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建议征集过程中,积极向省科技厅等相关部门提出如何提升经济作物种业自主研发水平以及经济作物种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相关建议,争取早日获得省级科研经费支持。
(二)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通过院创新工程或基本科研经费,在“十四五”期间持续立项支持,不断加强基础及应用研究,为获得国家、省重大项目夯实基础,为我省经济作物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