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畜牧业管理局:
省政协委员李启云“关于加强吉林省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提案收悉。我院就提案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研讨,现就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我院注重发挥学科优势,聚力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畜禽育种是我院传统优势学科,育成的草原红牛、松辽黑猪、新吉细毛羊等优良品种,为吉林省乃至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我院结合产业需求与国家相关规划,加强松辽黑猪繁育保种场、肉牛肉羊科研试验场、肉牛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结合,开展了草原红牛肉用新品系、新吉林黑猪、双乾肉羊、吉林芦花鸡、吉林黑鸡、吉林马等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新品种选育工作。通过利用FECB基因、脂肪代谢调控基因等标记,在提高繁殖率、肉用性能上发挥较好作用,目前已初步建立核心群,部分通过省审。
2、我院坚持种源自主创新,加速育种进程,积极组织顶层设计。在院创新工程科研项目中以定向委托的形式,对畜禽种质资源相关研究给予支持。2019年启动了肉牛全基因组选择研究,每年支持经费30万元,目标建立适合本土的肉牛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构建肉牛全基因组选择群体,培育新品种,在种源与技术方面整体提升我国肉牛业的国际竞争力。在院基本科研经费项目中,顶层设计畜禽种质资源相关研究项目3项,经费40万元。设立“吉林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项目,开展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建设与配套技术开发,加强地方特色畜禽保存与利用,强化特异性基因的发掘和表型精准鉴定,提高种质资源利用率,为我院乃至东北地区畜禽种质资源研究及利用提供支撑;设立“吉林矮脚芦花鸡矮小表型遗传机理的研究”项目,以吉林省芦花鸡地方家禽品种资源自然分离出的矮脚芦花鸡为育种素材,揭示矮小表型的遗传机制,解决地方品种鸡的改良选育的关键问题;设立“吉林省特色畜禽肉类品质评定体系建立”项目,针对不同畜禽品种,研究建立特定的肉类品质风味评价体系,促进我省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与品牌创建。
二、加快推进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未来,着眼“十四五”,我院坚持“以保为先、保用结合、多方参与、创新利用”的基本思路,支持畜禽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开发利用,构建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格局。
1、积极参与“吉林省科技强牧联盟”,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29日,吉林省科技强牧联盟启动大会在长春召开,我院当选为理事长单位,相关专家分别当选为联盟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和肉羊、肉牛、蛋鸡、饲料分联盟理事长。联盟将注重资源保护,推行联合育种,尤其是肉牛、肉羊、生猪、家禽等传统特色产业,注重实际应用,建立畜禽育种和养殖新模式。
2、作为技术支撑,为贫困地区开展精准服务和与企业合作共建基地。结合乡村振兴合作共建“来美顺肉羊种质资源科技创新园”“乾羊牧场”等星创天地基地等,在龙井、安图、汪清、大安、镇赉、通榆等国家级贫困县派驻三区科技服务人员10人,在省科技厅指导下组建畜牧科技扶贫技术团队,围绕畜禽新品种推广利用与示范,开展了技术培训指导工作。以技术支撑辖区内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建设、加强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建设。帮助吉林荷风种猪有限公司、吉林普康农业有限公司、松原市欣兴牧业发展有限公司、伊通飞宇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设资源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稳定种源供应。
3、加大科研联合攻关力度,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地方品种产业化开发进程。与新疆农科院、农垦科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联合培育了苏博美利奴羊新品种,填补了国内超细毛羊相关领域的空白。与精气神公司、延边龙腾牧业、乾羊牧业、维多利牧业等企业开展吉神黑猪、双乾肉羊、草原红牛等品种的选育与商业化开发工作。围绕品种开发,建立了肉牛、肉羊、黑猪等全产业链模式,开发沃金黑牛、森林猪等高端品牌,获得乾安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树立打造吉字头特色产品提供支持。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021年5月18日